首页 · 快讯 · 正文

走进大别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雕塑

       大别山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记者来到大别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领略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感悟老区红色雕塑故事。

       展馆主题雕塑由霍山专家领导团队及上海寅意雕塑公司发起创意,国内知名雕塑家虞晓明教授、寅意雕塑品牌创始人之一徐衍志先生主创设计、范学刚、徐晖杰、曾令汴等青年雕塑家一起经过100多天雕琢创作而成。

       记者采访了主创作者之一的青年雕塑家、画家徐衍志先生,经他介绍此展馆序厅雕塑作品由10吨重青铜铸造,主要表现红军在挺进⼤别⼭时的场景画⾯,着重刻画英勇的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国家兴亡、舍我取谁的⾰命情怀。霍⼭⼈⺠拥护中国共产党,“送子当兵”“送郎当兵”等义⽆反顾的⾰命故事屡屡皆是。因此霍⼭才会成为中国⾰命的重要策源地 ,⼈⺠军队的发源地和红军的故乡。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大别山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有近100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霍山有5万多优秀儿女为国捐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党领导大别山人民用自己的革命实践,培育和造就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将激励我们为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采访中华仡佬族博物馆主题雕塑创作者青年雕塑家徐衍志先生

       神秘仡佬,养生天堂!在历史的长河中,仡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冶炼丹砂、铸造铜器、布匹织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近年来,在政府不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挖掘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仡佬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位于道真城南的仡佬文化园,更是对仡佬文化的一个集中展示和传承保护。

       仡佬族博物馆的大型仡佬族文化雕塑,气势恢宏,内容丰富,民族感强。记者借此采访了雕塑群的主创作者青年艺术家徐衍志先生,听他讲述了创作作品的心路历程。

       据徐衍志先生称:“该展馆属于民族文化博物馆,带有浓烈的民族特点,怎样把民族文化特点及展馆主题雕塑及场景合理性结合是本项目的难点。仡佬族是大山里的民族,有很多不同于内陆的生活习惯及特别的建筑造型及功能及特殊的文化民俗。仡佬族建筑多为木头及竹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为展馆建在当地,一定要首先符合当地百姓的审美习惯和功能使用习惯,要让参观者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民族的特色文化,而又不违背现代雕塑艺术装置的功能性及审美,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根据仡佬族的“竹崇拜”文化,更多采用了“竹”元素为主要元素,在艺术装置上更多采用了较多“竹元素”作为依托,也采用金属铝材、铜材、不锈钢材、GRC及玻璃钢等仿真塑形、亚克力、LED灯带等新型材料,结合现代中式的一些表达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了木质及竹质材料使用过多带来的一些累赘效果及安全隐患,也保持了展馆的整体调性既民族又时尚,既传统又创新”。

雕塑家徐衍志:“雕塑作品在宗教寺庙艺术中的创新和应用”

       四川省绵阳市培城区西部城郊乡圣水村,涪江右岸塔子山南端山巅上,宝成铁路、绵江高速公路从寺前经过。主体建筑群具有北传佛教汉地寺庙古朴庄严宏大精湛的风格,与江南园林优雅清新、美轮美奂的特色和谐相统一。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漫山遍野的佛教雕塑群,十分震撼人心。

       记者采访参与其中曾凭借作品《守望》获国际沙雕艺术节金奖徐衍志先生,了解了其中中国传统寺庙建筑设计的严谨性,以及对传统佛教文化的认识,如何运用到现代寺庙的雕塑场景设计中的一些经验。

       徐衍志先生表示:“寺庙建筑的严谨性及不多的创造性发挥空间,让设计的弹性及尺度把握难度增加很多。在这个项目上更多地把设计精力用在佛像雕塑的升级及山体佛教故事场景的造景上。川蜀地区寺庙及佛像风格受藏传佛教影响较大,在佛像造型的风格定位及设计上我更多的借鉴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风格,融入现代佛像造像的审美,在故事性的构图上进行创新创作,让参观者耳目一新但又不失传统。由于项目大部分内容是在山体上及室外环境中,在材料的选用上突破了原来传统的造型用材,采用镀锌钢架刷防锈漆做骨架,用新型的进口GRC雕塑水泥塑形及氟碳漆面层彩绘,既增加了室外雕塑塑形时的灵活性和造型的可塑性,提升了制作匠人的发挥空间,也大大增加了室外雕塑造景工程的使用年限和展示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