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赵芹:我的梦想,将茶叶连锁店开遍整个西藏

       自邦达高高原机场下来,车辆便沿着国道214向北疾速前行。一路上,峻峭界天的雪山、柳色依依的藏寨、刀削斧凿的千仞岩壁、蜿蜒奔腾的澜沧江,从窗外悉数应眸而过。

       从邦达机场到昌都市区,行程100多公里,等车辆抵达市区最繁华的茶马广场时,已是午后时分。刚一下车,赵芹与她的藏族女茶艺师扎西拥宗便迎上前来,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

       暮春的昌都,天宇蔚蓝,阳光充足,整座城市显得格外明亮。宽敞的街道上,触目皆是高楼广厦;广场上更是商铺林立,藏人往来络绎——毋庸置疑,如今的昌都,已是颇具规模的新都会了,这显然与赵芹首次抵达昌都,见到木楞错落、道路污浊的景象,判如云泥。

△ 历史上,昌都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重镇,茶叶贸易于此繁盛一时。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昌都市兴建了崭新的地标——茶马广场,现为昌都市最为繁华的商区。

       赵芹,四川眉山人,生于1988年。17岁时,与好友来到昌都,一待便是十七年,她将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爱情与事业,全部挥洒在了这片雪域高原上。更重要的是,在昌都这座茶马古道重镇,赵芹开始了创业生涯,经营起自己的茶叶人生。渐渐地,她找到了立身之本、奋斗之源——将茶叶连锁店开遍西藏、搭建起沟通藏汉茶文化的桥梁。

       昌都创业:从搬运工到茶店老板

△ 赵芹,川妹子,17岁时来到昌都,当了五六年的搬运工,又做过散茶店老板。2017年,她正式加盟八马茶业,算得上昌都经营品牌茶的“第一人”。她身上有种不服输的特质,平时待人热情洋溢,工作时极少见她有疲倦之色。

       入藏后的赵芹,打的第一份工,是在昌都一家副食品批发店当搬运工。“刚来昌都,我个头小,只有80多斤。每天的工作就是搬货、送货。那时的昌都街头,根本没电动车,我一人踩着三轮车,给客户送货。昌都的路不好走,上下坡很多,货物又重,每次都在100斤以上,有时还要将绳子勒在身上,拖着车和货物走……”

       回忆起持续了五六年的搬运生涯,赵芹感慨说,“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每个女孩子都爱美,我也想和同龄人一样,穿高跟鞋,穿干净衣服。”正是这份单纯质朴的少女情结,促使她下定决心,要换一份干净体面的工作。

       昌都,曾是茶马古道上滇藏道和川藏道的交汇点,四川、云南等地的茶叶,经由此地,源源不断地输入西藏拉萨、日喀则等地。然而,到了现代,这里的茶叶贸易已不复往昔。2010年前后,偌大的昌都城,最热闹的街区仅有三家不到的散茶店。这些散茶,多数从四川茶叶批发市场运来,主要卖给当地的藏民及嗜茶的异地商客,口粮茶,几十元一斤;好的茶叶,则数百或上千元一斤,往往包装以精美礼盒,作为礼品茶之用。

       创业之初,赵芹先是相中了临街一家待转让的小店面,只因租金便宜。小店原是卖茶叶的,没想到她竟然“爱屋及乌”,从此走上了茶业之路。其后,几经辗转,换过数家门店,但她对茶的兴趣却越发浓厚起来,甚至自己钻研起了茶艺。

       “那时的昌都茶叶店,单纯是卖茶,根本不讲究什么服务,更没有冲泡的茶几。”为了给客人提供品茗体验,她开始在小小的门店里,摆放上60公分大小的茶几。

       未曾想,自以为的开创之举,却遭到某些客人的数落。因藏地饮茶习惯不同,有些客人指责盛茶的杯子太小,对他们不尊重。

       遭遇数次指责后,赵芹更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昌都立足,必须直面藏汉文化上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交流。

       那几年,赵芹一人苦苦维系着小小的茶叶店,惨淡经营,也没有多余的钱聘请茶艺师。每次客人要求送货,她便临时关门,在门上留下纸条:“出去送货,有事电联”;昌都的冬天,尤为寒冷,即使零下20℃,赵芹也会骑车跑远路,给客户送货,“我不想放弃任何一单生意。”

       当时,门店里销售出去的,主要是四川绿茶,诸如毛峰、雪芽、竹叶青等,但“绿茶须冷藏存放,上半年卖得出去最好,如果库存挤压,下半年想再卖出去,就难多了”;而且,由于销售的茶类过于单一,单价不高,导致销售额一直上不去。

       为雪域高原带来饮茶新风

△ 在茶马广场边上的聚盛路,赵芹又新开了一家八马门店。加盟八马茶业,是赵芹事业上的新起点。更重要的是,她在这里找到了温暖的大家庭,以及事业上的同行者。

       赵芹的事业真正步入正轨,是在2017年正式加盟八马茶业这家国内头部茶企之后。

       有了大牌茶企的背书,运营上有了保证。但由于藏汉地理、气候的差异,加以饮茶文化不同,要想在昌都经营好一家品牌茶叶店,遇到的困难要比内地大得多。于她来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昌都市系高海拔地区,这里的水沸点在85℃左右,水温低导致冲泡时茶香溢出慢,香气明显低于内地。为此,赵芹进行了反复的冲泡实验,诸如增加温杯次数、改用银壶烧水、采取低冲久泡等方式,来维系茶的香气,以达到接近内地的冲泡口感。

       此外,在昌都开茶叶店,成本高昂。昌都不比拉萨,至今未通火车;虽有邦达机场,但离市区过于遥远,从四川等地输入的物资,运费高昂,致使物价高企;市区繁华地段的店铺租金,甚至每平米500元以上/月,在多重成本的挤压之下,利润空间自然更小。

       最大的难点还在于,藏汉不同的饮茶习惯。藏人虽然嗜茶,但极少有冲泡的习惯,认为内地茶艺过于繁琐。

       “来门店前,我从来没有接触冲泡茶。以前家里的茶都是煮的,比如酥油茶、清茶。清茶呢,还要加盐巴。我第一次喝冲泡茶,觉得盛茶的杯子好小啊,味道也太淡了,没加盐!”门店的藏族女茶艺师扎西拥宗,笑着谈起自己初喝冲泡茶的经历。

       然而,工作数月后,拥宗有了不一样的体验,“现在再喝家里的茶,反而觉得口味太重了,咸!”而真正让她喜欢上茶艺师这份职业的,是因为她觉得“内地的茶艺,动作太优美了,看着舒服,而且冲泡时,人很容易安静下来。”

       拥宗的心路转变,也从另一个侧面增强了赵芹在昌都经营茶叶店的信心。

       回想起数年前,只有她一人冲在了最前线,不断争取“抛头露面”的机会。她经常奔跑于昌都各类政企活动,提供免费茶叙服务、参与茶艺演出等等。甚至有一年,她还鼓动来昌都过暑假的小女儿,和她一起同台献艺,在当地的文化节上为藏族同胞表演茶艺。

       赵芹对茶的热爱,及不懈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藏人接触到了内地的冲泡茶艺,为雪域高原带来新的饮茶风气。如今,入店品茶、买茶的藏人,明显比以前多了起来。

△ 2018年,在昌都市第四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上,赵芹与小女儿身著藏服,一同登台表演茶艺。采访中,赵芹回忆起这一幕时,眼泛泪花。

       异乡人的“温暖茶叶店”

       得益于中央的援藏之策,有“藏东明珠”之称的昌都,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期,各类城建项目、惠民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论其他,单从昌都的街道、桥梁、广场等命名——天津广场、深圳路、海南路、四川桥、云南坝等,便可窥见一斑。这些地名,彰显着内地各省市对藏区人民的援建情谊。

       而昌都也因此成为一座崭新的“移民之城”。在赵芹的茶叶店里,平日就能见到各色人等,本地藏民、活佛喇嘛、援藏退伍军人,还有外来的新生代老板,以及汉语教师等等。他们都将赵芹的茶叶店当成自己的家,每天一有闲暇,便约上好友,冲上几泡茶,在此侃天说地。

       “我想开一家有温度的茶叶店,让来门店的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赵芹说道。

       长期与父母、子女分居川藏两地,一年与家人只见一两次面的她,更明白“家”的意义。2016年前后,赵芹遭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当时的她,多重债务压身、事业停滞不前、婚姻濒临破裂。正当她觉得难以为继、想要放弃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八马在深圳举办的企业文化课。培训课上,她被八马的“家文化”深深打动了,当天她立即决定加盟八马。

△ 在赵芹的不懈努力下,前来门店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客人喜欢门店的氛围,轻松舒适,有家的温暖。

       或许是八马大家庭带来的温暖,弥补了现实家庭的缺憾。在八马,赵芹找到了事业上的同行者。来自全国各地的八马加盟商,时不时会嘘寒问暖,给她打气,并且在困难时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那时,我更加确定,八马就是我的命。除了开茶叶店,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做其他的了。”

       出于对八马“家文化”的高度认同,赵芹开茶叶店的用心,也发生深刻转变,她希望自己经营的茶叶店,能让更多的人找到家的感觉。

       2016年,福建对口支援西藏的地区,由林芝调整为昌都。随着福建援藏工作者的陆续到来,他们给予的鼓励,提振了赵芹的信心。“前年,有一位援藏工作者来到店里,激动地跟我说,那天在茶马广场逛,一抬头就看到了家乡的茶企,入店后,喝了铁观音、武夷岩茶,太感动了,没想到还能在雪域高原,喝到家乡的熟悉味道!”

       回首来时路,赵芹总结道,从事茶行业应信奉长期主义,贵在持之以恒,坚持真挚无伪、心细如一的服务。如今,她更将重心放在培养茶艺师队伍上,努力将门店服务做到第一,让客人进店体验后,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事实上,不少茶客对这位“四川幺妹”有着莫名的好感,乐于与她接触、聊天。赵芹日常待人,始终热情洋溢、丝毫未现疲倦之态。正是在她的感染之下,当门店人手不够时,这些客人还会自愿成为“免费劳动力”,帮忙看店、搬运货物等,主客融洽、一派祥和。

       雪域新茶人的梦想

△ 在藏族友人家中,赵芹与茶艺师扎西拥宗共同演示如何用普洱茶制作藏式酥油茶。赵芹说,促进藏汉茶文化交流,是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赵芹热情、细致的待客之道,使其在当地商圈获得好评,最终赢得了昌都市女企业家协会的认可,成为首批50人会员之一。

       昌都市女企业家协会成立于2021年,是西藏首个女企业家协会,由当地具有一定条件和影响力的女企业家组成。自创立之始,该团体便致力于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等公益事业,以展示藏东女企业家的风采。

       在昌都地界,至今仍有不少山区的牧民,生活困窘,亟须帮扶。去年年底,赵芹积极参与了协会组织的针对藏寨线路改造的募捐活动,正由于此次捐赠,一些牧民才得以赶在春节前夕,用上电,过上一个温暖的春节。此外,赵芹还出钱资助当地的困难残疾大学生创业等。

       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刘兰秀对赵芹有着极高的评价,“赵芹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经常参与协会的各项公益活动。每次她都毫无保留,第一个捐钱捐物,真正顶起了属于女人的半边天。”

       2020年,为了减少藏区民众因长期饮用含氟量超标的茶带来的健康危害,西藏开始大力推广低氟健康茶。赵芹在得知消息后,也第一时间向八马建言,并希望自己能参与到宣传推广低氟茶的公益事业中来,“八马的使命是让天下人享受茶的健康与快乐,我很想借此机会,深入到藏区困难群众那里,帮忙宣传推广低氟茶,这也算是为藏区同胞能喝上放心茶、健康茶,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吧。”

       如今,赵芹在昌都新开了第二家茶叶店,还招聘了不少年轻的茶艺师。刘兰秀会长对此表示欢迎,“八马茶业是国内头部茶企,希望有更多的八马门店能开到昌都来,促进就业。”

       当问起赵芹未来的梦想时,作为雪域高原上的新茶人,她动情地说道:“我这一辈子可能就奉献给茶叶了。我的终极梦想,就是将茶叶连锁店开遍整个西藏。我希望,未来自己能成为藏汉茶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将西藏的高原茶引出去,让内地熟悉;同时,将汉地优秀的茶文化引进来,促进藏汉两地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