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荒地变良田,乡村振兴展新颜

近日,在武汉市蔡甸区索河街道石山堡村的东边袁湾,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100余亩水稻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尽管当前正值高温少雨的天气,村民们干劲十足,正积极组织浇水灌溉作业,全力保障水稻的生长。这片曾经撂荒多年的农田,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东边袁湾是一个有着30多户村民的小村庄。多年来,村民们大多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武汉城区等地定居,从事各自的工作,只有在春节等节假日才会返乡团聚。随着老一辈村民年纪渐长,村里的农田耕种面积逐渐减少,近20年来,大片土地被撂荒闲置。自2020年春节起,村民们返乡团聚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经过多轮协商,大家一致决定将村里的闲置农田重新耕种起来。

今年6月,武汉东边袁湾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全湾村民集体选择以自家耕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社,合作社不仅保证村民的保底收入,年底还能为村民带来额外的收益分红。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村民们齐心协力,完成了农田平整、水塘清淤等工作,并于7月下旬开始了水稻种植。

值得一提的是,该合作社在耕种方式上摒弃了传统的作业模式,与武汉市蔡甸区金丰公社签订托管协议,采用全新的智能机械化作业方式。从推土机、挖土机平整农田,到耕田机翻田、插秧机种植、无人机施肥,再到收割机收割,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除了种植常规水稻品种外,合作社还拿出40多亩优质农田种植有机水稻,这些有机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完全采用生态种植方式,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环保的农产品。

武汉东边袁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不仅让曾经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既保障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又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未来,东边袁湾有望成为武汉市乡村振兴的典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