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海胜
“行路望云情更切,不因小米故多添。”早在元代,诗人王冕就对小米情有独钟,留下许多关于小米的诗句。懂酿酒历史的人都知道,小米一直是古代酿酒的核心原材料延续至今,诗句表面上说的是小米,其实表达的还是对酒的喜爱。再看他《冀州道中》的“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 浊醪便是古时对酒的雅称。如此看来,我前面的推理有几分道理,也符合中国古代文化人爱酒的气质。翻阅典籍,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浊醪便是小米黄酒。也说明,虽然中国的蒸馏酒是出现在元朝时期,但在当时,黄酒尤其是小米黄酒仍是当时中国的主流酒品。
小米对胃好,我是知道的。每每我说胃不舒服的时候,母亲便嘱咐多吃些小米粥养胃。小米的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高于大米和玉米,氨基酸种类齐全,特别是人体所需要的色氨酸、蛋氨酸,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暖胃养人,舒缓筋骨,止烦解渴,益气补中,常年食用可延年益寿。另外,小米中的维他命B,对女性养颜与抗衰老也有一定功效。
鉴于对小米的认知,对小米黄酒也凭空添了一份好印象。但在没有认识宋派之前,我对黄酒的暖胃去寒功能是认可的,但更偏见地以为江浙产黄酒,都不过是吃螃蟹的作料。宋派创始人李竹英女士潜心研究酿造北方小米黄酒非遗技艺多年,其复酿的宋代“琥珀”与“鹅黄”小米黄酒,更是拓阔了我对黄酒色泽的美学认知——他们酿的黄酒名副其实,明亮雅致,充满幸福的诱惑,喝起来暖胃暖心。很显然,小米黄酒是跨越了北宋和南宋,穿越至今,其文化的厚重不言而喻。纸上得来终觉浅,与这些小米黄酒酿造非遗传承人而言,我对小米黄酒的认识浅薄了。
据宋派创始人李竹英女士介绍,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时代,统治了华夏大地300多年。宋代酒品繁多,酿酒工艺也在盛唐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酒文化也更加繁荣。但是宋人并没有沿袭唐代的豪饮为主的饮酒方法,而是更加推崇一种“半酣,微醺”的“雅酒”状态,彼时的黄酒便成为当时的国酒。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鹅黄酒”和“琥珀酒”。苏轼曾吟“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水碧天”,李清照也写过“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北宋建都开封,朝廷官宦、商贾往来,在那个时代,黄酒的核心产区则大多位于中原。
2021年11月,《酒酿造技艺(双头黄酒酿造技艺)》项目传承人郭铎入选河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公示名单。而在彼时之前,宋派酒庄的创始人李竹英女士与中国酒史专家王赛时教授,翻遍宋朝《北山酒经》和《东坡酒经》,并在郭铎大师传承非遗工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调整配比和口感,历经 18 道工序,终于成功复刻出宋代历史名酒之小米黄酒——“琥珀”、“鹅黄”。据说,整个酿酒过程遵天时而守天机,冬酿春成,窑洞窖藏,兼具“天时、地气、材美、工窍”四重要素,完美复刻“宋都国酒”的韵味——酒体自然清亮,香浓而沉郁,入口是温婉滋养出的甘甜,醇厚饱满带着自然酝酿的鲜活,其中滋味,曲折婉转,低酌浅尝,嗅到的不仅有金黄小米的清香,更是戳进了宋风雅韵清澈素雅,让浓郁的高级感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日常。
我在文章的标题中说小米黄酒提卫气,卫气是一个中医基础理论名词。《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这里可能比较难懂,简单理解就是卫气属于中医理论里说的阳气的一种,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其性刚悍,运行迅速流利,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功能。或者,更往简单里说,就是可以提升免疫力吧,虽不严谨,却真是这个道理。
香港回归后,首任特首董建华在1997年及1998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香港要争取成为国际性中医中药中心,使中医药成为促进香港经济增长的板块,启动“中药港”计划。那时候,我所司职的单位同步创刊了《现代中医药》杂志,而我后来被调到这个刊物当编辑数年。短短的工作经历,却结识了不少国学中医大师,逐渐对中医的喜爱与认知也提升不少。
但又说句题外话,中医在人们的心中,像极了中国功夫,高深莫测又充满争议。几千年来,中医口口相传的故事多了,反而令人将信将疑。于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越是一个劲地唱多中医、编神话故事,越是成了戕害中医的始作俑者。所以我常说,就技艺传承而言,中医和武功一样,都是输给老祖宗的,一代不如一代。但创新进步而言,中医在国家战略与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遇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中医中药的正名任重道远,不能靠天花乱坠地讲故事,这事关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伟大的复兴,这是一件很严肃、很紧迫的事情!可该怎么办呢?
过去三年的疫情,人人深受其苦,却也给了中医前所未有的大展拳脚的机会,以连花清温为代表的中医药在新冠治疗中大放异彩。就现有公开的资料来看,新冠病毒对人体心肺的伤害极大,阳康过后恢复起来也比较缓慢。
我一直好奇,小米黄酒对阳后康复有没有功用呢?按古籍上讲的医理和物性,小米黄酒通络去寒、活血化瘀、温中健脾,且有利于保护心脏,应该是有帮助的。更何况,五谷运化都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也自然可以提卫气的。
国内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周,我便中招了,也是经历了大约一周的煎熬才阳康。但是,核酸检测虽然是阴了,身体的实际感受是体虚,总觉得不利索,心力、体力都不比从前。这期间,我一直遵医嘱,没敢饮酒。
阳康后的第一场酒大概在转阴两周后,出于谨慎,喝的便是宋派的小米黄酒中的鹅黄。除了喜欢它的清雅、透明与暖色调外,朴素的中医知识告诉自己,它对体寒体虚的症状肯定是有帮助的。果不其然,那天的宴请十分成功,大家都好奇才十几度的黄酒,为什么身体发热如此快,伴随着愉快的充实感。从养生的角度,14度上下的黄酒,喝不超过200毫升为宜。
我经常跟朋友们打越,这烟不戒不戒终须戒,这酒不喝不喝还得喝。没想到,这话也验证到自己头上了:烟早戒了,再避一段时间烈酒,喝一阵子小米黄酒吧。
文末分享一首陆游的《拥炉》,个中意境与心境,端着鹅黄酒,别有一番雅气上心头。
急雨狂风暮不收,燎炉薪暖复何忧。
如倾潋灩鹅黄酒,似拥蒙茸狐白裘。
大泽羁鸿来万里,高城传漏过三筹。
明朝会看稽山雪,莫为冲寒怯上楼。
(作者系原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现代中医药》编辑、中国城市建设网主编)
02-24 17:02
02-24 16:31
02-24 16:20
02-24 16:16
02-24 16:02
02-24 16:01
02-24 15:46
02-24 15:41
02-24 15:40
02-24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