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探访石家庄容康中医院:康复意识在农村家庭日益觉醒

       引言:

       据官方统计,我市有70多万残疾人,残疾人人数众多、特性突出,尤其在广大农村,相关抚养、照护的事务性及经济负担较重,存在"一人残障、全家受累”的社会问题,除供给模式单一、科普宣传滞后外,民众尤其是农村群众亟需提高康复医疗知识,全面、系统、科学的康复意识在农村家庭中日益觉醒。

       康复人物

       在石家庄容康中医院康复大厅,69岁的吴师傅的女儿的悉心鼓励下,突发脑出血后综合康复训练正在科学进行,“进步挺大,对,不要着急,抬脚,踩下去,用力。。。。。。”吴大姐一边指导着父亲练习走路,一边时不时拍拍老人家的肩膀,她感慨的说,这种情况像极了刚学走路时父母对孩子们的鼓励,尽管现在倒过来了,但她坚信:有了政府和医院的科学指导,父亲一定能恢复如当初,幸福如从前。

       意外突发

       时间退回到今年的4月份,当天,在农村独居的吴师傅突发脑出血,幸亏亲戚及时发现送医老人总算保住了性命,可行走和自理能力却丧失了。从那时起,吴大姐短暂放弃了工作,承担起24小时照顾偏瘫的老父亲的重任。

       吴大姐的弟弟告诉我们,父亲出事后,姐弟俩的生活全部打乱,自己因为工作和家庭原因不能长期照顾父亲,刚开始自己想过请护工来照顾父亲,可姐姐却一口否决,她说,“脑出血后的康复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6个月内的黄金康复期,家人的全身心陪伴和医院科学的康复训练非常关键,不管怎么说,还是家里人更踏实一些”。

       理性抉择

       据了解,吴师傅脑出血度过急性期后,面临着是转到康复医院,还是回家的问题。因为当地农村对康复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家里的很多亲戚甚至都没听说过什么叫康复治疗?更谈不上脑卒中后康复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很多亲戚说:老人家这么大岁数,没必要花钱做康复,最好把老人家送回农村来,大家伙都搭把手多照看照看,可能过段时间就慢慢恢复回来了。

       对此,因工作原因接触过不少偏瘫患者的吴大姐可不这么想,“要想让老父亲站起来,拄拐走路,直到生活能自理,这可不能靠运气和土办法,得相信科学康复,科学治疗。

       在朋友的推荐和网络比对下,全家人一致选择了石家庄本地医院——石家庄容康中医院,吴师傅刚来院时,开始不能动弹,不能说话,不能自己吃饭,吴大姐每天给父亲做软烂的饭菜,喂父亲吃饭,定时定点给父亲翻身、擦背、洗澡。

       为了让父亲尽快康复,她每天追着康复师请教,用学到的手法为父亲做四肢屈伸动作,有时一做就是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

       同时,院方也多次推进康复方案,先后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理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与了老人家多倍的关注,苍天不负有心人,随着康复治疗的进展,吴师傅身体功能逐渐恢复,效果也一点点被大家看到:

       治疗一周后,吴老爷子能站起来了,

       治疗两周后,能扶着走路了,

       治疗三周后,能自己吃饭了,

       治疗四周后,能自己穿衣穿鞋了,

       治疗六周后,能自己走路了......

       美好明天

       “我老爸能恢复成这样,是我来之前没有想到的。如果当时直接拉回家,错过了黄金恢复期,留下的就是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照顾。他自己受罪,我们儿女压力也大。”吴大姐和弟弟感慨的说,她为父亲做的这一切,是一件很平凡而且是作为子女应尽之责。

       随着吴师傅的恢复越来越好,院方的科学康复方案得到了众多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如今,吴大姐终于也毫不顾虑的返回工作岗位了,患者、家属、医院的彼此信任让康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石家庄容康中医院仝新强介绍说,对于脑血管疾病和意外创伤的患者,最应该提高的是患者家属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康复认知和康复意识,不轻易放弃求生欲望,不拖延错过黄金康复期,理性配合专业医院的康复救治,在多方合力下,类似的患者群体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从而挽救更多的家庭从社会阴影中走出来,重新面对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