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75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入围名单公布,两部华语短片《海边升起一座悬崖》、《破碎太阳之心》,从3500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角逐短片“金棕榈”。作为《海边升起一座悬崖》的独立编剧,这是萧子木华(本名:李少华)第二次携作品入围戛纳,萧子木华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两度入围戛纳短片主竞赛的编剧。2018年,萧子木华编剧的短片《延边少年》就曾入围第71届戛纳短片主竞赛单元并获得评委会特别提及奖。
《海边升起一座悬崖》以一名小城少女的视角为切入点,讲述了女孩在遭遇不得不搬离家乡的困惑之际,重新走过生活的城市,在见识了故土生活中的盼、念、淡与美后,临告别才发现自己对一方烟火的不舍,进而思考生活其他可能性的故事。
《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这部影片能够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除了导演、制片人等强有力的摄制团队加持外,更多的还有着作为幕后英雄的编剧的经验与精准。萧子木华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导演系研究生,毕业九年,一直潜心钻研电影剧本创作。
据了解,在《海边》剧本创作之初,萧子木华就主动前往拍摄地采风,为影片故事寻找“地气/本土化”的支撑和抓手,并在反复打磨剧本的过程中,梳理出了一个既可供素人演员呈现、同时又兼具戛纳基因的叙事线索,而这也成为了影片入选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关键核心”之一。
由师从第五代导演潘桦的青年学子,到成长为“戛开二度”的独立编剧,在不断创作与沉淀的过程之中,萧子木华一直在尝试对“真实情感”的另一种表达,即用故事去呈现人物个体身上所展现出的共性之思。
萧子木华在回忆《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剧本创作时说,他乐于以一种魔幻的形态去呈现“即将成年的人”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简单描述为,那个年纪看似什么都懂,但其实很多事情并未认真思考过”。《海边》作为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正是通过展现小城未成年女孩离别时所产生的思考与选择,去触及这个“选择的自由的觉醒”。
内容创作的突破既离不开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细微观察,也离不开创作者自省思考的成长。从《延边少年》中的“少年烦恼”与“游子情愫”,到《海边》中的“选择的思考与觉醒”,萧子木华在避免重复自己的同时,一直在探索对生活细微情愫的表达。在萧子木华看来,观众若能从作品中找到一丝共鸣,那他的作品便是成功的,而获奖,则更像是好运气带来的锦上添花。
萧子木华坚持对创作的热爱与主张的同时,也在寻求从编剧到导演的身份转变。据悉,其自编自导的电影长片故事《百万彩礼新娘》正在运作,讲述的是一个离异的单身妈妈努力追求独立生活与爱情的故事。
05-06 09:59
05-06 09:46
05-05 18:14
05-05 18:07
05-05 17:56
05-05 17:49
05-05 17:48
05-05 16:14
05-05 15:31
05-05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