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集度自动驾驶量产进展到哪一步了?全球首个乘用车自动驾驶双系统已上车

       4月18日,集度官方发布了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车头部位的设计细节。通过清晰可见的车前机盖处的激光雷达设计,集度的向双激光雷达量产自动驾驶技术方案也首次曝光。据悉,集度将采用纯视觉+激光雷达的 “双系统”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一方案或是全球范围首次被应用于量产乘用车上。

       自动驾驶双系统方案上一次被曝光,还是仅仅几天前:4月13日,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巨头Mobileye展示了装有其真正冗余(True Redundancy™)传感系统的自动驾驶双系统Robotaxi在以色列行驶的全场景测试。

       所有的巧合都是必然因果的延续,一个新的趋势宛如青萍之末:从Mobileye到集度、从Robotaxi到量产乘用车,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已经开始率先应用双系统方案。双系统方案有何优势?Robotaxi和量产领域,又为何能同时完成双系统落地?

       自动驾驶“双系统”,也许是目前最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方案

       简单来说,Mobileye和集度采用的双系统方案,就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真”自动驾驶量产落地方案。其不仅能够使验证感知系统所需数据量大大减少,也能在独立系统发生故障时、保障车辆仍然可以继续安全行驶,这也是英特尔之所以认为自动驾驶双系统是Mobileye Robotaxi计划重大里程碑的原因。

       先来看Mobileye的自动驾驶双系统。据Mobileye出行即服务业务(MaaS) 副总裁Johann Jungwirth介绍,Mobileye的环境传感解决方案,包有两个独立的自动驾驶子系统:基于纯摄像头的自动驾驶汽车和基于雷达、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汽车系统,逻辑和集度方案基本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子系统互为备份,而非相互补充。当然两个系统还是有主次之分,摄像头子系统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支柱,也就是平价摄像头作为主传感器,而雷达、激光雷达子系统主要负责在紧急避险,起到安全冗余作用。得益于此设计,Mobileye测试车得以在 40 分钟的实测视频中安全通过了照明不佳、道路标志错综复杂情况的驾驶场景,展示了双系统方案的安全与稳定。

       同样,作为集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首次亮相,集度方面也对其自动驾驶方案展开了细致解读。据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博士介绍,集度SIMUCar(软件集成模拟样车,Software Integration Mule Car)已迭代升级为2.0版本,其自动驾驶系统已加入激光雷达传感器,并与集度自研的高阶自动驾驶智能架构JET1.0(电子电气架构+SOA)实现融合。

       王伟宝表示,SIMUCar2.0阶段正在测试开发的纯视觉和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方案,是独立的双系统,能够在量产后实现“真冗余”。与传统方案相比,集度的两套自动驾驶方案互为备份、相互补充,两套方案既能高效自驱,也能高效协同。

       而从集度透露的实测视频来看,两个激光雷达也确实能给纯视觉进行“补盲”。双激光雷达的点云视场更广,在“鬼探头”、左右有遮挡物等行车场景中,对左右横穿行人或障碍物的识别能力更强,这将让自动驾驶感知更加准确。

       其实集度的纯视觉方案已经足够成熟。在去年12月,集度SIMUCar1.0已实现高速、城市自动驾驶双域融通,其依靠的就是纯视觉方案。而彼时激光雷达尚未加入集度测试,也就是说,集度的纯视觉系统已经可以支持高阶自动驾驶,在SIMUCar 2.0加入激光雷达后,集度已正式进化为“纯视觉感知”系统+“带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自动驾驶双系统。

       然而,与Mobileye的Robotaxi方案不同的是,集度的双系统针对的是量产乘用车领域,而量产,无疑就是自动驾驶产业的终极“圣杯”。

       作为量产车,却能和“高精尖”的Robotaxi采用同一方向的最新架构,站在百度肩膀上的集度,究竟有何魔力?

       “特斯拉纯视觉”+“Waymo激光雷达”两大路线双剑合璧集度如何做到

       环顾集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集度实现比肩Robotaxi的双系统的秘密,就在其“自动驾驶立业”的产品基因里。

       作为一个强打高阶自动驾驶标签的智能汽车品牌,集度深度继承了百度在Apollo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等AI领域的技术积累,承载着量产具备自由移动、自然交流、自我成长三大能力“汽车机器人”的野望。

       众所周知,与激光雷达方案相比,纯视觉感知方案尽管成本更低,但技术要求也更高,是一座极难攻克的技术堡垒。放眼全球,也只有百度Apollo Lite(国内唯一的自动驾驶纯视觉城市道路闭环解决方案)、Apollo 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方案及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方案较为成熟。因此,在百度Apollo高阶自动驾驶能力的基础上,集成集度一系列核心自研技术,集度天然地拥有比肩特斯拉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的量产能力。

       此外,全球首个“汽车机器人”供应链也让集度的双系统上车获益良多。目前,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已确认装载两颗禾赛 AT128 半固态激光雷达,借助这颗拥有128个独立激光器、通过向三维空间同时发射 128 束激光、可实现 1200x128 全局分辨率、点云数量 153 万/秒的量产车规级激光雷达,汽车机器人将具备更准确、更安全的感知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的硬件冗余,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而集度首创的车头双雷达设计更是大有玄机,在提供惊艳的个性化“赛博”感外观外,该方案还大幅提升了集度的激光雷达感知“内功”:与理想L9 为代表的120度FOV的单雷达方案相比,集度的双雷达设计可实现水平180度的FOV覆盖,可在cut in(插队)、行人横穿马路等典型corner case(长尾场景、意指极端案例)中,大幅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而且,在激光雷达点云重叠的车辆重点区域,识别更精准;双激光雷达可互为安全冗余,比单激光雷达方案的可靠性更强。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凭借纯视觉感知和激光雷达路线的“两手都抓、两手都硬”,集度最终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自动驾驶量产领域的“纯视觉感知+激光雷达”上车。

       这种既强调两套传感器系统相互独立、自驱,也兼顾两者融合、互为冗余的模式,与绝大多数公司的策略不同。目前看也更先进,这或许能帮助集度实现更长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从而完成量产自动驾驶比肩人类驾驶能力的创举。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在集度率先突破量产领域“纯视觉感知+激光雷达”上车后,相信这种大幅消除行车决策不确定性的自动驾驶方案将在业内逐渐铺开。在北京车展及6月举办的集度ROBODAY活动中,整个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行业都将有机会零距离了解该方案的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