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9日,由兴业证券主办的兴证财富万里行金秋云上峰会圆满举行,汇集券商、公募、资管、私募等行业大咖,远见论道,共同致富。活动在全网20余个平台同步直播,累计超过75万人次观看。活动中,汐泰投资执行董事、总经理朱纪刚进行《成长是标准而不是风格》的主题演讲,对后市观点和成长主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认为目前A股市场既没有系统性机会,也没有系统性风险,步入慢牛结构;在价值投资中,成长是最大的价值,成长有相应标准而不是风格的界定;成长股的分化行情来自于长期和短期的区别,短期而言寻找到风险收益比更高的企业是专业价值的体现。
一、既没有系统性的机会,也没有系统性的风险
“经过今年以来的调整以后,很多人不会对指数的涨幅抱有很大期望了,从我们的角度这是投资者成熟的一种表现。”朱纪刚说道。回顾创业板、中证500等指数,已经不输于国外过去三年复合指数的涨幅,如果期望指数再有更大幅度的涨幅,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会更大。现在的经济环境,无论是从疫情、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长期面临的若干问题来讲,也不支持指数的快速上涨,所以市场目前并没有系统性的机会。
指数没有快速上涨也并不代表会有系统性风险。主要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关于经济回落。今年经济环比的回落应该是在预期当中,有人会觉得回落速度快了一点,但这个快慢并不影响整个经济的格局,这个格局就是要解决经济结构性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总量快速增长的问题。从6月份开始国家一些宏观政策,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对下半年的财政政策,我们认为都在变积极,所以大家对于经济环比持续回落担心过多。等政策有几个月见效期之后,应该会看到经济会在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水平企稳,所以经济回落不应该成为我们担心的系统性风险来源。
第二,关于流动性,尤其是美国回收流动性。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从股市表现来看,我们比美国人更担心他们货币政策的退出。以现在的疫情和经济政策,美国经济货币的退出将是一个非常温和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A股会有短期的影响,但并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因为我们现在经济政策、货币政策非常多,完全可以逆周期调节,并不构成系统性风险的来源。
第三,关于“共同富裕”政策。近期“共同富裕”是一大热点,共同富裕是共同奋斗带来的富裕。往后看应该是对一些过了头的行业政策的纠偏,整体上共同富裕反应的是经济改革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结构性问题,而不应该造成对于总量的担忧。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对于股市来讲,既没有系统性的机会,但是也没有系统性的风险,整个股市走的其实就是一个慢牛结构。
二、成长是最大的价值,成长是标准而不是风格
A股一直很喜欢谈价值投资,什么是价值?成长是最大的价值。我们把时间轴拉长一点,会发现贡献很大收益的公司,无论来自哪个行业,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股票,白马或黑马,大盘或中小盘,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它是一个好的成长型企业。只有基本面的持续成长,才能给大家带来3年、5年的好收益。在讨论“价值投资”四个字的时候,必须要求覆盖的时间足够长,允许好的企业实现成长,只有通过时间的成长,才能带来自身价值的成长,才能对应更好的收益。
“成长股≠龙头股”。当问到什么是好的成长股,很多人会说,去年是消费医药,最好是里面的龙头白马股,再往19年追溯,有人会说是科技的龙头,17年则是白马蓝筹股。今年以来中小盘股票涨幅靠前,中证500,尤其是中证1000指数表现非常好,有人可能会把目前的成长股定位为“中小板。”但对我们来说,成长≠龙头,应该有一个标准,而不应该限定在短期、限定在某些风格里,这个标准就是拉长时间来看基本面能够持续成长。
观测过去10年成长好的企业,无论是消费、科技、制造业,无论A股还是港股,只要坚信认为企业有足够长期的成长空间,有足够的竞争壁垒,能够实现5-10年维度收入和利润的跃升,无论股票在短期是涨是跌,从5-10年的维度来看应该都是不错的。当然选出好的成长企业需要自上而下的行业研究、自下而上公司基本面的研究,甚至是持续跟踪的工作,从这一点来讲是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优势,这也可以解释“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很重要原因。因为市场不再追风格了,同样一个行业,甚至是成长性的行业,如果企业做不好,会发现它的股价也不会太好,大家还是能够真正聚焦到真正成长的企业,按照长期增长的标准去选成长股,相对来讲胜率是比较高的。
三、中短期挖掘更具风险收益比的成长型公司是专业价值的体现
今年成长股极端分化的行情是其实短期和长期的表现区别。不像去年绝大部分成长性的行业都有所表现,今年是一个极端分化的年份,消费和医药回调了不少,而新能源和军工为代表的一些制造业,当然还有一些中小盘的企业其实涨了很多,对比下来大家可能会有一个感慨,刚学会价值投资,结果很多价值投资的股票就跌了,这种分化其实是一个短期和长期的问题,选出一个长期能够涨很多倍的股票,不必然意味着能够在短期一定能够挣到钱。
面对“价值投资”成长股,短期波动甚至分化的困局,有两个选择建议。一是把投资期限拉长,不回避短期波动的干扰。二是对于短期收益也有一定要求,那就需要对长期价值投资打一个补丁,短期要遴选出那些基本面和估值更为匹配的企业,通俗一点就是估值和涨幅并没有透支基本面的空间,至少没有短期透支。有一些行业在某一段时间内会涨的特别多,比如去年的消费,可能会透支了半年、一年甚至是两年的空间,这个时候如果说要考虑短期、中期收益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对估值提出更高的要求。
估值并不是一个简单对于静态估值、静态市盈率的考量,要结合企业的基本面、企业的长期空间以及中期的增长进行一个综合维度的考量,包括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估值中枢等。相当于我们对于“成长”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选出好的成长企业之外,还要从组合投资的角度,找一个好的买点。同时要对不同行业的成长股,消费、医药、科技、制造业、新能源军工等行业的成长股都进行一个综合的比较,选出其中风险收益比较高的一些公司。从长期的角度上来看,短期风险收益高低可能无所谓,但从半年到一年的角度,风险收益比影响会非常大。
我们鼓励把投资做地更简单一些,建议大家去走第一条路的方法,真正把期限拉长,只要保证选择的是真正的成长股,拉长投资时间周期,依靠这个企业每个年度持续的成长,获得不错的收益。镜头拉得越近,越用放大镜去看,影响因素变得更为复杂,短期选择那些风险收益比高的行业,这个工作建议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这是专业机构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嘉宾介绍:
朱纪刚:上海汐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投资总监。清华大学化学本硕,15年证券研究及投资经验,始终坚持基本面投资,注重长期收益,长期致力于组合投资,投资风格能力突出。荣获2020年英华奖三年期最佳私募投资经理奖(《中国基金报》),2020-2021年首届及第二届新财富最佳私募投资经理(《新财富》)等多项荣誉。
02-14 10:38
02-14 10:22
02-14 10:13
02-14 09:21
02-14 09:13
02-14 09:12
02-11 16:56
02-11 16:21
02-11 16:13
02-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