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国网海宁电力:用电过好安心年

       春节的钟声愈发临近,疫情防控也将面临最大考验。对于异乡民众来说,这个春节如果没有办法回家,留在原地能不能安心过一个好年,是这部分人群最关心的话题。既要解决疫情期间春节供电压力激增问题,同时也要响应“双碳”号召,保障就地群众共暖共亮,绿色舒心过好年、环保惬意度春节,浙江海宁成为了这一块聚焦新能源发电成果的“试验田”。

       有着107万常住人口的浙江海宁,十余年内逐步培育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至2021年已形成集光伏、风电等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光伏产业聚焦区之一。

       位于浙江海宁的尖山新区,作为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在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这一“新能源大脑”控制下,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侧资源聚合互联,上百座屋顶光伏电站化零为整,成为一座“虚拟电厂”;配电网实现100%自动化;300多家企业全部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用户侧“光伏+储能”等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县域级新型电力系统“海宁模式”。

       截至目前,尖山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容量31.69万千瓦(其中光伏 23.19 万千瓦),年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比例达30%以上。2021年,海宁全市光伏并网容量达52.48兆瓦。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县域级新型电力系统“海宁模式”构建了一张坚强电网,今年春节期间将全方位保障节日供电,为海宁全市的光伏发供电战役打响了“志在必得”的第一枪。

       近些年来,海宁坚持统筹协调,不断推动电网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海宁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早在2016年便实现了码头智能岸电工程的普及推广。智能岸电的应用,不仅代替了传统柴油发电机发电,减少了环境污染,也降低了船舶运维成本,利民利业。水路之外,用“绿色电”,用“舒心电”也成为了陆路电力交通的发展方向。配合着尖山电网,V2G电动汽车充电桩、直流快充桩等超过1000个公共电动汽车充电桩陆续在海宁安家落户,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绿色出行保障;服务站、大型商场、体育场、景区、小区等区域也都配备上了充电服务,实现了“环海宁”的电动电力供应。

       有电可依、有迹可循、可靠可信,是保障春节供电通畅的首要条件,是安抚留浙人、为留浙人加光增暖供热闹的必要准备,支撑着海宁新能源发展走上康庄大道。在过去的2021年,海宁电力通过“新能源”绿色通道并提供并网服务283家,发电量超过5200万度。

       在过去的一年里,海宁坚持“两个维护”和把人民群众安危放在心上的负责态度,用出色的防疫工作成绩彰显着与人民群众共“冷暖”的决心;在过去的一年里,海宁电力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坚持“需求响应有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防护用电污染”的原则,用电守住环境与民生的底线;在即将到来的热闹的春节里,海宁辞旧迎新,用爱供电,用电筑基,用心赋能,为每一个留浙人撑起保护伞,抵御异乡的风寒,让每一个留浙人感受到“吾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